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设计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趋势为导向,坚持“数字设计+影视艺术”的办学定位,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,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。

一、专业培养目标

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、道德品质良好、专业基础扎实、专业实践能力突出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,能综合运用视觉语言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,能从事影视艺术表现、多媒体艺术设计、包装设计、平面设计以及插画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。

二、专业培养特色

多年来秉持“数字设计+影视艺术”理念,以专业竞赛为教学抓手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将数字媒体、交互设计等纳入课程体系,强化影视摄影与数字影像技术的教学投入,引导学生参与短片拍摄、影视节承办等真实项目广泛开拓企业师资、筹建中的“影视艺术传播产业学院”为师生协同实践提供良好平台

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强化,构建了涵盖影视艺术、视觉设计理论、创意策划、数字媒体设计、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课程体系,引入新媒体技术、数字交互设计、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知识。课下以学科竞赛为依托,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与跨学科竞赛,从设计选题、创意构思到方案呈现,强化知识转化能力,培养团队协作、沟通表达、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,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。

三、专业核心课程

1.专业必修课:装饰基础、视觉传达设计史、字体设计、标志设计、书籍装帧设计、企业形象设计、展示设计、创意形态学、界面设计、数字化广告设计、图形语言、设计概论等。

2.专业选修课:影视编排、艺术鉴赏、陶瓷艺术、公共艺术设计等。

四、专业学制、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 

1.学制:4年,修业年限可为3-6年;申报获批创新创业休学、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(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)的本科学生,最长修业年限为8年。

2.毕业要求: 毕业学分要求158。课外教学学分要求(15学分):包括社会责任教育与其他课外教学素质拓展(10学分),如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、第二课堂等;参加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(2学分)、文学艺术俱乐部活动(2学分)、劳动教育活动(1学分)。进入培养方案不计入课堂教学学分,为在校学生课外活动必修。

3.学位: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。

.毕业生去向 

学生毕业后,能胜任国内外设计企业、媒体与出版机构、文化创意产业、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视觉传达设计、品牌营销、数字媒体运营等相关工作,也具备实力选择前往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。

.近年毕业生升学或就业去向案例 

2025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3项,优秀奖3项

2025年“蚌埠有礼・创享美好”大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,三等奖4项,优秀奖1项

2024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

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摄影作品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

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省级二等奖4项,三等奖3项

2024年第三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,三等奖14项,优秀奖14项

2024年第十二届未来设计师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(NCDA)国家级3等奖1项,省级二等奖1项,三等奖6项。